首页 快讯 动态 新车 报价 用车 试驾 头条 导购 技术 评测 电动汽车 新能源车
EI000

《骆驼:流动的长城》主题文学作品在敦煌首发

文章来源:中国财经信息网     更新时间:2025-10-27 11:45     阅读量:10715   

《骆驼:流动的长城》作品简介

2025年10月22日至24日,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的全国第十届骆驼产业发展大会上,文化名家陈晓斌的新作《骆驼:流动的长城》正式发布。这部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作品,全书三十万字,是国内首部纪实性讲述骆驼故事的著作,也是中国首部融合文学、历史、科普维度的骆驼主题书籍。在会上,陈晓斌做了题为驼峰载文明,书香润产业的主旨发言,与敦煌文艺出版社共同向多家企业代表赠书,并举办了题为《敦煌壁画中的骆驼文化》的书籍首发讲座。

《骆驼:流动的长城》以流动的长城为核心意象,巧妙地串联起骆驼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。骆驼,这一人们熟悉却又常常忽略、了解却又缺乏深入探究的动物,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。作者运用历史文献+出土文物+近现代影像史料+历史现场考察的综合研究方法,对骆驼进行了全新、细致的讲述,揭示了骆驼不仅仅是沙漠之舟,更是传递人类文明、维系国家运转、维护长久和平的重要力量,堪称中华民族的流动长城。

书中,作者系统地梳理了骆驼文化,从古代的文明交流到现代的生态适应,骆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在商贸运输方面,骆驼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,它们驮着货物,穿越沙漠戈壁,将东方的文明与西方的文化紧密相连。在生态适应方面,骆驼以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和顽强的生命力,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,成为沙漠地区不可或缺的生物资源。

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,书中浓墨重彩地讲述了驼队支援抗战的故事。作者以驼峰上的中国为视角,聚焦抗日战争时期骆驼作为流动的长城的铁血担当。当日军切断沿海通道,西北国际运输通道成为民族生命线时,三万峰骆驼在猩猩峡至兰州两千多里的戈壁险途中,驮运着苏联援华的汽油、武器等战略物资。驼队穿越风雪、智斗狼群、直面敌机轰炸,冲破重重艰难险阻,用血肉之躯构筑起了一条抗战物资运输线。

书中再现了兰州空战背景下骆驼协助人类抗敌的悲壮场景,第一次发掘披露了1932年12月兰州大轰炸的最新史料,深刻揭示了驼峰精神在民族危难时刻的内涵mdash;mdash;它既是文明对话、交流的纽带,更是坚韧不屈的精神脊梁,承载着实干、团结与奉献的宝贵精神。

《骆驼:流动的长城》封面

与时代需求的深度契合

《骆驼:流动的长城》这部作品的价值,还体现在其与时代需求的深度契合。2025年10月22日至24日,《骆驼:流动的长城》选择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的第十届骆驼产业发展大会上首发,绝非偶然。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这一盛会,旨在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,挖掘骆驼产业在兴边富民、稳定边疆中的独特作用,而该书的发布,恰好为这一目标提供了文化支撑。一方面,它通过系统梳理骆驼文化史料,为骆驼产业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底蕴,助力骆驼经济从传统养殖、产品加工,向文化IP开发、文旅融合延伸;另一方面,书中对丝绸之路骆驼文化的解读,也为敦煌乃至整个甘肃的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内容载体mdash;mdash;未来游客或许能循着书中记载的驼队路线,开展重走抗战驼道丝路骆驼文化体验等特色文旅活动,让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经济动力。

从学术价值到现实意义,从文化传承到产业赋能,《骆驼:流动的长城》的问世,无疑为我国骆驼主题文化研究填补了空白。它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一部兼具文学性与学术性的权威文本,推动骆驼文化从小众领域走向大众视野;更以骆驼为纽带,将历史记忆与当代发展紧密相连,让丝绸之路精神在新时代有了更鲜活的表达。

对于普通读者而言,这本书是一次重新认识骆驼、读懂民族精神的契机;对于文化研究者而言,它是一部可资借鉴的跨学科研究范本;对于地方发展而言,它则是激活文化资源、助力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。可以说,这部作品的价值早已超越动物纪实的范畴,成为一部记录民族记忆、传承文化基因、服务时代发展的诚意之作。

《骆驼:流动的长城》在敦煌首发的文学价值

敦煌是骆驼文明的活态博物馆,更是书中丝绸之路载体叙事的核心发生地。据悬泉汉简记载,敦煌郡库与河西边塞曾大量饲养骆驼,作为军队征战、西域朝贡的重要物资,乌孙等国使者携骆驼经玉门关入敦煌的记载不少。首发仪式选址于此,使书籍中骆驼驮载文明穿越戈壁的文字描述,与敦煌汉简、玉门关遗址等历史遗存形成时空对话。正如敦煌民间传说中,驼队在雅丹地貌中以生命守护主人的故事,仪式现场的沙漠环境与历史遗迹,让读者直观感受骆驼维系文明存续的精神内核,实现文本与历史现场的深度共振。让流动的长城回归原点。

敦煌作为华戎所交一都会,自汉代起便是骆驼承载文明交流的核心枢纽。书中流动的长城意象,在敦煌获得了最鲜活的具象支撑mdash;mdash;这里既有汉代边塞养驼的行政记录,也有历代壁画中驼队穿行的艺术呈现,更有现代濒危野骆驼保护的现实命题。首发仪式通过与敦煌机构的联动,将书籍研究成果与敦煌文化遗产相融合,使骆驼从沙漠之舟的传统认知,升华为贯穿古今的文明纽带。这种锚定作用,恰如敦煌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质,让流动的长城不仅是历史总结,更成为当代文明互鉴的象征。

作为敦煌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重磅作品,本书首发是地方出版与在地文化的深度共生。敦煌文化遗产向来以石窟艺术、文献史料为核心传播载体,而《骆驼:流动的长城》以骆驼为切口,为敦煌文化提供了全新的解读维度mdash;mdash;泉汉简中橐他献贡的细节,到敦煌壁画中的骆驼系统梳理,再到当代生态保护中的骆驼价值,书籍总结归纳了敦煌与骆驼的千年关联。首发仪式通过专家研讨、学术讲座等形式,将敦煌的考古发现、民间记忆与学术研究相贯通,既丰富了敦煌学的研究谱系,也让出版+文化地标的模式成为传承丝路文明的新路径。

敦煌作为古代文明交汇的枢纽,其多元融合的基因与书中骆驼传递文明的主题高度契合。首发仪式上,来自全国各地参加第十届骆驼产业发展大会的专家与行业从业者,通过书籍重温骆驼在东西方贸易中的纽带作用mdash;mdash;正如汉代骆驼衔尾入塞带来的物种交流,今日的书籍传播亦成为文明互鉴的载体。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,让敦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,更成为当代文化传播的起点,使骆驼所象征的坚韧、包容精神,激活敦煌的当代叙事价值,在文明对话中获得新的生命力。

《骆驼:流动的长城》插图: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绘画《马bull;骆驼图》

作者简介

陈晓斌,生于1981年,知名作家、学者,祖籍甘肃通渭,生长于会宁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纪实性文学创作者、敦煌舞乐文化研究者。他以作家之笔勾勒历史烟云,以学者之思解码艺术密码,以收藏之忱守护文明根脉,出版系列文学专著。

《丝路花雨:诞生》还原敦煌舞剧从石窟到舞台的蜕变,反弹琵琶舞姿在莫高窟壁画上定格千年,在新中国的艺术土壤中苏醒,带着三危山的金光、月牙泉的清辉,成为改革开放的报春鸟。

《丝路花雨:飞天》聚焦时代浪潮,记录敦煌舞乐飞越重洋,在世界艺术殿堂奏响文明对话的乐章,和世界分享中国的友谊与文化、自信与美好。

《国宝莽权》以甘肃出土的国宝文物为镜,照见丝路文明的年轮。

《信仰:新安旅行团1938》讲述抗战时期的一场文化远征,书写红色基因与热血青春的交融。

《骆驼:流动的长城》作者陈晓斌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
x850x100
qcG4c746